区交通局局长赵科履职工作报告 |
||
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28日 浏览次数: | ||
我于2016年5月担任区交通局局长。两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在各乡镇(街道)、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建设“蓉欧枢纽”重大要求,立足我区“内陆亚欧门户、国际化青白江”目标定位和“1+3+6”城市空间布局,以科学的交通综合规划为引领,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行业管理、深入实施多式联运体系规划建设,不断提高作风建设水平,较好地履行了岗位职责。现将任职以来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履职情况 (一)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升履职能力 树立终身学习教育的思想观念,任何时候都不放松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一是不断提升政治意识。持续深入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党的理论武装头脑,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二是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坚持不懈地学习中央、省、市、区有关重要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入学习自贸区及国际交通枢纽相关的政策法规、经验做法。三是不断提升专业能力。立足本职实践,坚持肯于钻研、善于总结、勇于实践,将理论学习成果与交通工作实际直接联系,把两者有效统一起来,不断提高自己能力。四是不断提升专业精神。始终保持对事业的忠诚,围绕新形势、新要求,开阔视野和思维,准确把握上级有关部署,为抓好交通发展举好旗、引好路。 (二)严守政治纪律,落实重大决策部署 1.聚焦项目建设,助推港城发展 一是完成《青白江区交通整合提升规划》、《青白江区公交发展规划》、《青白江区公交场站用地专项规划》等行业规划的编制,有效提升交通规划对城市发展的战略引领作用。二是结合“内陆亚欧门户、国际化青白江”的战略定位,积极配合成兰铁路、成绵高速第二复线、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环山大道等9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强化区内通道“四向畅通”布局与全省“八射三联”综合运输大通道的衔接。三是支撑“1+3+6”空间发展格局,完成老厂前片区道路整治及青解路跨线立交桥、三西路弥牟场镇段整治等建设项目,加快智慧大道、港城大道等15项工程建设进度,区域骨架路网进一步完善。两年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67亿元,全区公路总里程达到955.28公里,较2010年末增加47.23%,公路密度由1.8公里/平方公里增加到2.52公里/平方公里,为青白江建设成都北部最重要的通风廊道和交通物流枢纽提供了保障。 2.落实乡村振兴,服务民生民利 2016年来,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共1.33亿元,对广大路、新大路等县乡道共约40公里进行大中修及提升改造,对刘家桥、接龙桥等12座危桥拆除重建,统筹修建村组道路120余公里,同步实施了农村公路安保等乡村道路改造工程。明确农村公路管理资金落实渠道、保障措施和使用范围,扎实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将农村公路养护经费足额纳入区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每年安排农村公路养护以奖代补资金,专项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工作考核奖励,调动乡村公路养护工作积极性,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3. 围绕惠民便民,提速公交发展 一是高效推进区综合客运枢纽站建设并投运,完成40座智能化公交站台项目主体工程,优化Q7、Q9路线网布设,新开行Q57、Q58、Q59、Q60四条公交线路;境内公交线路达到29条,常规公交运力5.2标台/万人,实现城区范围内公交站点500米全覆盖,村通公交覆盖率达到99.2%;接驳主城区和重要交通枢纽的公交运营方案已形成初稿,正在对接相关部门进一步细化方案。二是联合新都、金堂相关部门组建“成都市北部片区轨道交通工作领导小组”,委托铁二院编制轨道交通规划方案,结合片区产业规划、功能布局,初步规划了10条新制式轨道交通线路;协调争取成绵乐客专增加停靠班次达到每日20趟次,有效解决“双城”职工往返成都上下班问题。三是在二圈层率先同单车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进投放共享单车约2.5万辆,增加了群众多元化出行选择空间。 4. 强化法制建设,规范行业管理 积极开展交通系统政风行风建设“五大行动”,服务型交通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在全省183个县(市、区)交通运输部门考核排名持续位列全省前列,先后在全省、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工作会上作为区县先进代表做经验交流发言,建设成果得到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 (1)优化行政流程,从机制上推进交通法制建设进程 一是组建交通运输行业专家库,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决策事项实行专家论证,并落实重大行政决策集体讨论制度。二是成立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重大案件审核小组,实行重大案件集体讨论会审,近两年共组织召开重大案件集体讨论会审26次。三是实行行业清单式管理,推行行政案例指导制度,细化操作流程,探索推进标准化执法,使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操作有规范、执行有标准、过程有监督、考核有依据。近两年共查处交通违法案件1500余件,无一例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发生。 (2)创新两项应用,增强精准执法能力 我局承担着全区约900公里国省干线及县道的公路路政、道路运政、工程建设质量监督以及海事执法,点多、线长、面广,工作量大,通过积极探索“互联网+交通执法”,进一步加强了事中事后监管。一方面积极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建成青白江区交通数字化监控指挥中心,更新一批交通执法装备,依托整合后的天网平台,综合车载执法记录仪和应急执法便携箱对重点路段、场地实时监控,实行执法全过程记录和集群调度,实现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无痕化”管理向全过程记录的“痕迹化”监管转变。另一方面利用无人机航拍巡查,补齐了传统地面执法的“短板”,实现“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的全方位、全视角巡查。我局“执法全过程记录”先进经验被区政府法制办在全区推广。 (三)主动接受监督,打造“忠诚、干净、担当”铁军 积极主动向区人大汇报相关工作,接受人大监督,对区人大作出的决议、决定,都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期限认真办理,及时报告贯彻落实情况。将人大建议办理工作纳入全局年度目标考核,实行主要领导牵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对人大建议办理实行一事一卷,强化台账管理,规范办理程序和时限,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反馈。两年来高质量地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2件,效果得到人大代表的肯定,获得2017年度全区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先进单位。同时,成立局人事工作领导小组、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把作风建设持续推向深入,连续两年获得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双先进”先进单位。 二、存在的问题 (一)大交通工作格局还未形成 与相邻区(市)县之间的骨干公路在市级层面规划设计还不一致、建设时序还不统一,还存在快速通道瓶颈和断头路;区内个别项目因用地指标、杆管线及农户拆迁与工程建设不同时,影响工程建设推进;项目融资模式比较单一,交通项目建设投融资体制急需改革。 (二)公共交通出行效率偏低 目前我区无地铁通达,进入主城区主要依靠传统客运班线及成绵乐高铁,但传统班线运行时间较长,高铁停靠班次偏少、发车间隔时间较长且无直达部分重要站点(如双流机场),导致群众出行便捷性不高、时效性不强。 (三)行业管理科技化水平不高 我区交通运输行业有“两客一危”、出租车、公路货运、公交客运、集装箱运输以及驾驶培训、维修行业、寄递物流、公路建设管理养护等门类齐全、数量庞大的从业人员和企业主体,目前主要以“人管”的方式开展管理工作,“技管”水平刚起步,导致管理效率和效果不佳。 (四)内设机构不完善,专业人才紧缺 按照“三定方案”,局机关内设办公室、财务科、安全科(挂审批科牌子)、建管科、交战办5个科室,人员编制12名,现有处级干部已达7人。为保障工作正常开展,各科室均由下属单位抽调人员,混岗情况十分严重,加之近年来无新招录人员,全系统人员年龄结构老化趋势严重,交通建设规划、物流管理、法律等方面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已经对正常工作开展带来较大的影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紧紧围绕打造“蓉欧枢纽”重大要求,以“内陆亚欧门户、国际化青白江”战略定位为引领,主动接受人大监督,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划,对表看齐,对标赶超,主动作为,推动“物流节点”向“交通枢纽”转变,构建开放、融合、绿色、创新的交通发展模式,为“一港三城”建设起好交通引领作用。 (一)串联东进、北改、中优区域,构建便捷高效的开放交通 一是巩固成德绵经济带交通桥头堡地位。配合省市加快成兰铁路、达成铁路增建二线工程建设,实施成三铁路、成绵第二复线、青金快速、货运大道、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环山大道等项目,缓解通道交通拥堵,强化与周边市县的高快速公路网衔接。二是强化与成渝经济区高速对接。按照“通道畅通、多网融合、优化结构”的原则,实施成南扩容E线项目,对接二绕高速,强化与第二机场、成渝城市群的高速衔接,构建“1横4纵”的高速路网。三是主动承接成都“东进、北改、中优”交通转换功能。实施五环快速、成金简快速、彭青淮快速建设,积极对接省市交通部门,主动承担交通枢纽功能,争取市域道路建安补贴,强化与新都中车、龙泉大车都、金堂大智造基地对接,提升全域发展能力。 (二)支撑“1+3+6”发展格局,建设全域均衡的融合交通 一是实施清泉大道加宽改造、港城大道、呈祥大道项目,提升货运通道效能,为清泉欧洲产业城夯实交通基础。二是启动凤鸣大道、七星大道和50余公里的县乡公路大中修及提升改造项目,有效串联成都国际铁路港、天府文化小镇、国际会议度假小镇。差异化布局城市道路网系统,支撑青白江各片区的国际化发展标准。三是加快智慧大道、东平、桂红、平长路建设进度,实施云金路、攀龙路等4条乡村道路改建工程,全面提升毗河南北路网畅通能力,实现公路和城市道路在区段和节点上的无缝衔接,提高转换效率,为国际铁路港、智慧产业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撑。 (三)实施公交都市战略,发展类型多样的绿色交通 一是积极响应成都建设“公交都市”战略,完成40座智能公交站台建设,加快启动福洪、姚渡等五座公交场站建设,逐步提高新能源车在公交车中占比,开行社区巴士,实现招手即停;力争6月开通区客运枢纽站直接驳接地铁3号线、地铁7号线及直达双流机场的公交线路,全面实行惠民票价,加速融入成都中心城区公交系统,进一步提升群众出行便捷性。二是持续做好大铁公交化,力争在现有停靠班次基础上,加密7:30分-8:30分左右、17:30分-18:30分左右班次,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双城”生活,同时开通直达双流机场、乐山、重庆等往返班次。三是强化沟通协调,加快推进地铁16号、23号、34号线建设,积极推进新制式轨道交通建设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实现开工建设,强化青白江至成都主城区的快速轨道交通联系。四是推进客运站运营模式改革,提升服务质量,发挥功能附加值,形成集高铁、长途、城际公交、城区公交以及出租车等多种方式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枢纽。 (四)提升智能设施水平,引领科学优质的创新交通 积极探索“互联网+监管”新模式,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快指挥中心二期建设筹备工作,重点监控辖区危化品运输及汽修企业生产情况,建立综合路政管理、交通执法、公路养护、行政审批的交通数据库,通过体制机制、业务模式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切实解决交通运输领域多头执法、执法力量分散问题,促使行业管理由传统的“单兵式”管理向统一发起、分派处置的“系统式”监管转变,由层级化的“延时性”的管理向扁平化的“时效性”监管转变,由单打独斗的“孤岛式”管理向共享协同的“联动式”监管转变,督促企业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促使我区交通运输市场秩序健康稳定发展。 (五)完善内部体制机制,提升精细化行业管理水平 1.坚持以项目为抓手 一是加强交通规划与总规、产规、土规等各类规划的统筹实施,推进“多规合一”,完善交通建设资源配置,确保项目高效落地。二是强化组织领导,举全局之力,调配精兵强将,加强与区级相关部门协作联动,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三是每个项目倒排时间进度,明确责任单位及负责人,按时间节点和进度要求,加强目标督查,坚持在工地一线解决问题,严格奖惩逗硬,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2.坚持行业依法治理 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加大交通行业各类法律法规的社会宣传,坚持以法治方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积极营造良好的交通发展环境。 3.坚持深化队伍建设 牢固树立“不管党治党就是严重失职”观念和“底线思维”,坚守“四种意识”,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围绕新形势、新要求,理顺工作机制,以学习型和担当型标准抓班子、带队伍,加强干部职工思想教育、业务培训、人才引进和监督管理。结合此次机构改革要求,适度超前地做好内部机构及人员设置工作,整体提升交通队伍担当重任、推动发展的能力。 |
||
|
||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