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强化网络和拓展网络,利用蓉欧快铁这张名片,打造蓉欧枢纽。”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对蓉欧快铁建设提出重要指示。
4月10日,省委书记彭清华到成都国际铁路港调研,提出“成都国际铁路港一定要作为全省的战略支撑,一定要放到全国高度,放到‘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的高度来把握,要把它作为四川对外开放的名片,做成四川改革开放的战略支撑”,强调“充分发挥铁路港枢纽和自贸区优势,推动四向拓展、全域开放”。
青白江,作为成都国际铁路港所在地,拓展、改革、开放,成为其发展中的高频词。
盛夏,骄阳似火,比天气更热的是青白江的发展热度。按照“一港三城六个特色小镇”的城市空间布局,青白江正以其前所未有的魅力吸引着一个个项目、一波波客商、一批批游人的到来。这里的每一天,都迸发着激情与活力。
构建网通四海大枢纽
现代服务业稳中向好,增幅居中心城区第一
6月28日,从青白江出发的中欧班列(成都)开行数量在国内率先突破2000列大关。一趟趟班列用实实在在的数据谱写着青白江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对外开放的速度。
2013年4月26日,中国西部到欧洲最快捷的货运大通道——蓉欧快铁正式开行,宛如一条“巨龙”把青白江和欧洲大陆腹地紧紧串联在一起,开辟出一条往来亚欧的现代丝绸之路。开行以来,蓉欧快铁满载率已达90%以上,成为目前国内开行速度最快、开行频率最稳定、吞吐量最大的亚欧经贸黄金物流大通道,推动青白江,乃至整个成都和四川加速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之中。
近日召开的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立足全省发展新时期、新形势、新使命,提出构建“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开放格局;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也指出,要高质量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必须坚持“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持续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
成都既是“四向拓展”的起点,也是“全域开放”的支点。蓉欧快铁作为畅通中国西部与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贸易往来的重要载体,青白江如何抓住机遇,深入推进对外拓展和开放呢?
2月8日,“攀枝花早春蔬菜出口俄罗斯首发班列”从成都国际铁路港驶出,搭乘蓉欧快铁经二连浩特口岸出境驶向莫斯科;
4月12日,首列直达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蓉欧快铁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启程;
5月28日,“蓉欧+东盟国际班列内江基地”合作框架协议签约暨授牌仪式举行,进一步打通了连接欧洲和东盟经济动脉,构筑亚欧运贸通道……
如今,我区以成都国际铁路港为支撑、自贸试验区为先导,全面构建起了向西至欧洲腹地和中亚各国,向东依托“蓉欧+”通道和长江水道辐射日韩等地,向北至俄罗斯,向南至东盟的“四向”国际物流通道,连通境外19个城市、境内14个城市。国际班列累计突破2300列,其中中欧班列(成都)突破2000列,继续领跑全国。
上半年,按照“加快建设蓉欧枢纽”重大要求,对标自由贸易港,提速发展以国际商贸、国际物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着力加快打造临港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生态圈,服务业保持稳中向好,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1.77亿元,同比增长15.1%,居中心城区第一。
今年成都市“两会”期间,区委书记张胜在会上表示,成都市建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主要就是建铁路门户枢纽和航空门户枢纽。依托国际铁路港建好铁路门户枢纽是我们青白江的历史使命。他认为,守着成都国际铁路港这个“金娃娃”,不能只把它搞成物流中心和物流通道。要借用港口的资源,依托物流把商贸做起来,让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在这片土地上落户。
这不是一句空谈,而是所有青白江人为之努力的方向。
7月19日,财富中文网与全球同步发布了最新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在上榜公司数量上,中国公司达到了120家,位居世界第二位。而在这些上榜的企业中,已经入驻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就有8家,正在洽谈的还有2家。
为何这么多优秀的企业纷纷入驻成都国际铁路港?答案显而易见。
青白江作为“蓉欧+”战略核心,发挥“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结合部战略地位优势,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开放大门越开越大。
发展方式大转变
优化产业生态系统,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7月15日0:00,成都达海业务中心大楼里响起了一阵欢呼声,大家鼓掌祝贺积微数码仓系统2.0版本正式切换上线。
积微数码仓是由积微技术团队自主研发,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AI识别等前沿技术为手段,实现园区全业务流程数据共享、多维度数据分析、优选调度方案,无缝连接各业务单元,形成园区智慧生态网络,提升园区深度服务能力。
积微数码仓2.0,通过与不断升级的自助提货一体机、客户移动端APP等系统的协同运作,实现业务在线预约,不断提升园区自助服务水平,大大缩短了与客户的距离,努力打造“达海就在您身边”的高效服务。
作为我区老工业转型升级的代表之一,积微物联自2015年正式运营以来,已发展成西南地区最大的钢铁电商交易平台。
电商是相似的,但发展之路却各有不同。近年来,传统企业拥抱电商,从“先驱”变成“先烈”的现象并不少见。积微物联的发展却势如破竹,短短三年时间,平台营业收入从0.9亿元增长到超百亿,成为中国B2B百强企业、“互联网+钢铁”和“两化融合”的典范企业。
纵观经济发展不难发现,逼死实体店的电商,现在又反过来大量开实体店,看起来很矛盾,却又是当前电商发展的潮流趋势。
但值得注意的是,相比线上领航,转身觊觎线下资源的电商发展模式,积微物联却恰恰是以实体起家。
早在2014年,达海物流园一期建成投产,物流、仓储、监管、加工、配送等全流程服务,赢得无数商家信赖,并迅速占领西南市场,创下了当年建成、当年盈利的神话。
“目前,想在西南找到比达海更好的物流园,很难。”一位客户透露,他与同行每个月存放在达海的货物达几万吨。
达海的崛起,胜在“一条龙”服务、智能型仓储和规范的管理。积微物联公共事务部副部长腾丽娜称,只要用户入园,便可享受存放、加工、配送等服务。可视化管理,还能让用户随时随地查询货物的位置。
积微物联全产业链的延伸服务,为用户带来极致体验,许多商家纷纷转投其门下。
长虹集团将达海物流园作为“半成品库”,电视面板所需材料几乎都来源于积微物联;成都金固车轮有限公司以及周边钢管厂,宁可舍近求远,将货物存放在达海;宝钢、鞍钢、陕钢、重钢等钢厂的货物也纷纷进驻积微平台……
“青白江主要依托现代供应链来培育发展新经济,实现弯道超车。”积微物联的发展就是这一理念的最好体现。
另一边,在欧洲产业城建设现场,一片火热。很快,这里将会拔地而起一幢幢“拎包入住”的标准化厂房,聚集“出口欧洲的企业和欧洲出口中国的企业”,以承接适铁适欧产业为重点,规划建设以先进材料、智能制造、加工贸易为主的产业新城,打造“两头在外”产业聚集区。
据了解,这里已完成重大工业项目投资22.7亿元,入驻重大产业化项目7个,一些欧洲企业也有意到这里落户。这些投资项目中,有新能源产业、有高端装备,也有新材料等。
今年,我区以转型升级为主线,通过转变经济组织方式,持续培育产业生态系统,签约引进中外运长航、菜鸟、盒马鲜生、苏宁、怡亚通等供应链管理和现代物流企业,供应链应用工程、智能制造壮大工程等新经济六大工程加速实施,新经济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同时,对表高质量发展要求,贯彻落实全市“产业新政50条”,全力发展临港制造等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先进材料、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加快推进巨石、天马等龙头企业集约集群发展,积极引导冶金、化工等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并加快推进产业跨界融合,大力推进“互联网+制造业”,重点围绕工业电子商务、网络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等发展方向,积极探索工业云和大数据应用,培育“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梯度培育新经济企业,加快编制我区新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全区新经济的发展特点、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加快培育流量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共享经济和创意经济五大新经济形态。着力打造“初创企业-瞪羚企业-潜在独角兽-独角兽企业或行业领军企业”的新经济企业发展梯队,全力促进巨石集团、天马轴承、积微物联等新经济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上半年,我区新增新经济企业94家,同比增长11.3%。
城乡融合格局持续优化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迎来农业产业发展艳阳天
7月的青白江,大地铺绿,瓜果飘香。在城厢镇壁峰社区,玉虹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采用“大园区+小业主”模式托管的上千亩水稻和稻田鱼虾,长势喜人。
而在之前,这里还是一片因青壮村民纷纷外出打工而无人问津的撂荒地。巨变,与我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密不可分。
2015年,壁峰社区搞稻田综合种养,开启了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的种养模式,并成立了社区水产养殖合作社,走在了致富增收的前列。尤其是提出了“大园区+小业主”的发展新模式(合作社负责集中土地,搭建农业大园区,制定发展大方向,统一宣传包装销售;小业主以家庭农场的形式流转合作社的土地,在园区内发展符合产业规划的一、三产互动)后,稻田综合种养、农家乐、特色民宿……短短半年时间,“大园区+小业主”的模式吸引了村内外17家业主前来投资发展,原来单一的产业一下子丰富了起来,有效盘活了土地资源,带动了村民致富。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区坚持市场需求导向,不断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农村电商、创意休闲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时值暑假,许多市民带上孩子来到哼哼农场,欣赏自然风光,尝试亲子游戏,体验欧式田园教育。
哼哼农场位于福洪镇“我的田园”田园综合体。随着项目一期建设陆续完工,这个集会展经济、国际贸易、家庭农庄、仓储物流、休闲、体验、康养、度假为一体的“农业示范园区+田园综合体”示范项目已初具雏形,成为一个独具欧洲田园风的好去处。
“随着田园项目的推进,游客逐渐增多,村民都看到了发展的希望,现在很多村民利用自家优势开起了农家乐、民宿。”相关负责人说,田园项目推动了地方产业融合,加强了产业互动和支撑,以田园综合体为背景,从农业、文化、旅游等方面进行运营发展。同时注重当地人才培养和文化推广工作,做实生态农业,确保了园区农产品生态、有机、绿色,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今年以来,我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以完善落实土地流转风险保障制度、“农贷通”平台、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等为重点,推动乡村振兴“五项重点改革”“十大重点工程”落实见效。突出规划先行,制定乡村振兴年度计划和综合示范点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构建1个示范镇、6个示范村、2个示范片区“一心多点”网格化组团式布局。
加快打造“一带一路”开放农业产业生态圈,农业保持平稳增长。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5.63亿元,同比增长3.4%,居中心城区第三。实现乡村旅游收入11.8亿元,同比增长60%。农村电商发展迅速,建成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镇3个。产业项目加速集聚,广东杨氏、桂林周氏、上海丰科等总投资188亿元重大农业项目成功签约,“我的田园”项目全面完成建设,人和“三元油桃”国家地理标志成功申报,“杏福”等3个田园综合体成为全市首批田园综合体示范单位。
接下来,我区将以开放门户枢纽为方向,大力推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拓展毗河以南乡镇农事体验、山地运动、休闲养生等功能,加快实施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大力发展农产品跨境贸易和精深加工,加快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打造“青溯”区域公用品牌,打响福洪优质杏等农产品品牌,加快形成优质农产品商标体系。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记者:余芳)